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6-07-15
据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介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中粮集团、国投公司试点工作继续深化,陆续将21项权利归位于或授予企业,在此基础上,选择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选择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7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在中国节能、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4家的试点进一步深化。
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选择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等3对重组企业开展了试点。中央企业信息公开试点选择中粮集团、中国建筑等2家企业开展了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选择部分省份开展了试点。各地普遍将试点作为推动改革文件落地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各地共启动国企国资改革试点147项,已有50项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化国企改革要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简政放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认识到,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不是行政单位,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增强国企活力的前提是简政放权,把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力真正落实到位。国资监管机构要加快向管资本转变,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不是公司制,而以企业法注册。要加大股权多元化,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合格的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混改促进国有企业机制创新,推动形成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使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调动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加快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用工用人和薪酬分配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法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此外,还要加大正向激励作用,抓紧研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领导人员放手改革、大胆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企改革的下一步落脚点在哪儿?
现代企业制度要先行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在产权主体多元化、规范董监事会和经营层权责、用人机制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有不少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如股权结构不合理,国资委角色定位不准,“老三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未有效衔接等。这就未能形成良性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虚有架子,治理问题突出。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制改革的初衷,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机制僵化、权力失衡、监督不力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实现科学决策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企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加快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既可提升国企竞争力,又能促进国企做强做大。
严跃进认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借鉴以往改革经验,还要强化问题意识,着重击破制约国企健康发展的“疑难杂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厘清企业劳动者、所有者、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还要继续推进董事会规范建设,形成有效制衡机制,把体制机制创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国企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当前,面对新常态、新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企改革30多年都改革了些什么?
1978-1984年 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
改革开放后,为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打破高度集权的国有国营体制,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为此,以放权让利为重点,开始调整国家和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问题。国家还以两步利改税政策对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进行了调整。所谓利改税,就是将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第一步利改税仍采用税利两种形式上交企业利润,第二步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国家财政的收入,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1985-1992年 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
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以首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1993-2002年 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加上各地方选择的试点企业,中央和地方共选择了2500多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试点。同时提出要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抓大放小”。
2003-2013年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与建立和完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新阶段。
2013年以来 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点是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革。上述专家表示,未来112户央企将被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类,同时把商业类细分为“完全竞争性企业和对国家经济安全命脉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的企业”两小类。在央企不同分类基础上,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激励的取舍上都将有所区别。
未来改革加速或涌现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按照国企改革的渐进逻辑,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多位参与过国企改革方案多轮讨论的权威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央企层面的改革将加速,或将涌现央企并购重组浪潮。同时,随着改革路线图的细节逐步厘清,操作办法陆续祭出,事关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转型升级的国企改革,将有助于消除中国经济的增长抑制、卸去增长拖累,迎来新一轮增长红利。
文章摘自《中金网》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