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4-04-26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通过对2024年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分析可以看出,面对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等挑战,央企将在新的一年进一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展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动向和变化。与此同时,央企将继续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在巩固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提升党建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价值创造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首提“五个价值”。2024年,各央企纷纷锚定战略目标,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面对推动经济回升的困难和挑战及国务院国资委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要求,各央企进一步明确总部职能定位,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管理措施,以精益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期实现降本增效,为稳增长贡献力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央企已经围绕市值管理提出了相应举措。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2024年,各央企勇担使命,将进一步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与此同时,各中央企业将坚持传统产业和战新产业两端发力,系统谋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和营收所占比重,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围绕主责主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央企还将进一步发挥在产业基础和需求牵引方面的优势,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但一些长期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仍待破除。2023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2024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面向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央企将更加突出功能价值,发挥好“三个作用”,做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央企纷纷就“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等规定动作作出具体部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活力、强动力。
2024年,央企将持续做好重大风险评估监测和及时处置,从严从细抓好安全工作,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财务风险,狠抓合规落实。在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央企将全面系统提升党建质量,在基层党建、人才梯队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目录:
第一篇 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
第二篇 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
第四篇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第五篇 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
第六篇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七篇 加强精益化管理
第八篇 持续做好风险防范
第九篇 全面系统提升党建质量
第一篇 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
文 · 粟灵
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首提“五个价值”。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企业高管研修班上,张玉卓再次表示:“央企要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理念,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含金量’。要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方面价值,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记者梳理各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发现,2024年,中央企业纷纷锚定战略目标,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01、提质增效:做强价值创造“基本盘”
作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央企肩负着重要使命责任,2024年,央企将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加值,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2024年是招商局集团全面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的发力之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要求围绕“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重点打赢“五场关键战役”。其中第一条就是打赢降本增效“持久战”。“降本增效既是调结构、防风险的应对举措,也是稳增长、提质量的主动作为,这项工作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坚持刀刃向内,全力开源节流、降本节支。要优化考核导向,更加注重效益效率。”缪建民说。
近几年,发电央企在能源保供与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下普遍存在较大经营压力。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从全面升级深化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精益化生产、全面抓好电煤保供控价三个方面,部署了2024年提质增效的相关工作。他针对亏损企业治理提出“双50”目标,即力争用2年时间实现亏损户数降到50家以内、亏损总额降到50亿元以下。“到2025年,在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全部消化的基础上,利润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净利润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协同增长。”邹磊说。
很多央企都把提质增效作为年度主题。
中汽中心自“十四五”以来每年度都会聚焦一个事业主题,2024年该公司将年度主题拟定为“新质创效年”。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提出,各项工作成效必须要以是否产出效益、提升效率、提高效能、达到效果等作为衡量标准,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各单位、各部门具体谋划推动新一年度工作,要确保以自身发展的成效,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贡献价值。
中国节能也将2024年确定为“提质增效年”。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要真正向兄弟央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一切优秀企业、优秀做法学习,借他山之石攻玉,不断提高管理穿透力、执行力。他还要求相关部门抓紧拟定集团“提质增效年”总体方案;各二级子公司、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工作方案,抓好方案的落实。
02、优化布局:打造价值创造“增长极”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央企业提升功能价值、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就是要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要求“举全集团之力培育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育种产业”。国投近年来已基本实现对中国本土生物育种核心企业的投资全覆盖,并于2023年正式成立国投种业。付刚峰提出,国投2024年新增投资的63%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高于总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营收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公司还要探索基金与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协同驱动发展模式。
“2024年,中国五矿要提高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翁祖亮说。该公司是先进有色材料的领军企业,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兼备。翁祖亮表示,战新产业要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领域发力,开辟产业新赛道,在电池原料、硬质合金、硅基材料、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等具体方向上抢位发展、错位发展。
而从“三个集中”的角度来看,新的一年中央企业还要不断强化安全支撑作用,提升功能价值。
“要牢牢把握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个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说。安全保障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要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为首要责任,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负荷精准管控能力,提升供电优质服务能力。二要以确保大电网安全为生命线,筑牢守好安全生产堤坝。强化大电网安全管控,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中盐集团2023年成功应对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发的食盐抢购风潮。2024年,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提出:“要以低钠盐的全面推广为抓手,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他表示,推广使用低钠盐,是中盐集团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对人民健康这一时代课题最好的答卷。集团上下要在此过程中推动营销体系更深层次的变革,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挖掘一批有质量、能够切实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募投项目,为实现上市打好基础。
03、品牌引领:唱响价值创造“最强音”
“品牌卓越”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十六字方针”的重要内容。202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暨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推进会,要求“加快打造一批管理科学、贡献突出、价值领先的卓著品牌”。2024年度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呈现出的一个重要新动向,就是越来越多的央企更加注重提升品牌价值。
一些科技领军企业正在推动品牌建设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紧密结合。
中国移动是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提出:“深化锻造世界一流品牌,树立数智化领先形象。”该公司正在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杨杰表示,要深化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智化转型底座;深化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数智化发展质效;深化AI赋能应用,提高数智化经营水平;深化改革攻坚和管理提升,激发数智化内生活力。同时,还要助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强化责任担当。
一些服务类企业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每一个东航人都要争当公司的品牌大使,展示全新的公司形象。”中国东航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志清说,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一场以品牌为代表的优势价值之争。公司品牌,不是单一的企业标识的概念,而是包括安全、服务、产品、经营、社会责任等在内的整体的大品牌的概念,是客户对公司最核心的价值认同。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谋在细处、落在实处。
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不断强化品牌国际化传播,希望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品牌竞争。
中交集团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主力军之一,科伦坡港口城、蒙内铁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标志性工程背后都不乏其身影。“要聚焦价值增量抓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牵引性作用。”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尤其要做好境外合规工作,以更坚决、更有力的举措化解境外项目佣金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品牌、国家利益。
更多企业则从实操层面强调把品牌建设和舆论阵地建设相结合。
中广核是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提出,要组织开展“使命担当”主题宣传,唱响央企发展主旋律;贴近基层一线,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全方位讲好中广核故事,以故事赋能品牌文化。同时,要从源头增强舆情风险防控。
第二篇 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
文 · 曹婷
央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实力和组织平台优势,是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力,有利于克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聚合不够、创新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央企的重大使命。从各央企2024年重点任务的部署导向来看,央企勇担重任,进一步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01、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突破
科技创新离不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系统工程,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和战略性等突出特点,央企聚焦原始创新久久为功,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均超过万亿元,持续攻坚克难,在各行业各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央企早启动、早谋划、早部署,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纷纷牵头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赶超,促进“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科技自主创新不仅是发展所需,也是生存所需,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要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国家战略所需、行业发展所向、中交自身所能”,加大核心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力度,在深远海工程、深地工程建设、核心软件、补强产业链断点、堵点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价值。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表示,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坚持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依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积极开展电力工控软件、燃机“卡脖子”关键部件研制、电氢耦合关键技术及下游场景应用创新联合体组建,努力打造产业链链长。积极推动“华电睿”系列国产电力工控产品市场应用。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提出,要把握前沿趋势,攻关硬核技术。围绕产业趋势和市场要求,“往远处看”“往实里干”,聚焦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方向,强化核心技术突破,发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作用。
中汽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路线图”:2024年在科技创新布局方面,加大基础研究布局力度,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借助行业专家资源,对集团内部科研布局做出科学研判和明确安排。优化提升立项评审标准,提高立项竞争门槛,鼓励高端人才引用和产研的深度融合。
中国建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新华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加大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全方位打造非金属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航信近年来以重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为牵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登峰行动计划”及“六个一”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度参与智慧民航建设,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中国航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黄荣顺表示,要牢牢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主线,加快推进各项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等。
02、优化体制机制“软制度”改革
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需要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从“软制度”上为科研活动注入源头活水。此前,央企深化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建立健全“我要创新”的体制机制。一些央企内部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金,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2024年,各央企围绕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在机制上实施更大优化,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王彤宙表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实现更大优化。切实发挥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视和强有力支持,制定针对性强、力度大、科技人员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推动科研人员一心一意搞科研。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科研“真投入”和科研成果“真推广、真应用”,持续提高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含量”,释放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增量”,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保利集团结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明确2024年不断完善集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配齐各项激励措施。积极发挥集团科技委、科技专家库等机构作用,为集团重要科技创新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加快探索对科技创新“一企一策”考核方式,出台鼓励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有关制度;用好集团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国务院国资委“9+6”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汽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陆梅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分级分类考核方法出台,强化科研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评价,充分用足、用好、用活各类科研激励政策,持续加强科研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和选用力度,为集团科技实力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03、引育科技人才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召开科技人才表彰会,倡导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在2022年的央企人才会上提出要以科技人才队伍为重点,突出培养造就高精尖人才。
在2023年央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2024年各央企重点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并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打造专业领域的人才高地。
中国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凤表示,针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探索管用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全力打造综合物流领域人才高地。
江毅表示,启动实施“8090”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框架体系,既通过结构性调配人才,更加强自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各个层级主动性创造性,“一企一策”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中汽中心持续推动以人才工程为核心的特色科技人才培养,培育体制系统性变革,加快制定软、硬学术领域差异化人才评选标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加快遴选并建立科技骨干人才库,着力加强不同梯次的科技人才储备,锻造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链条。
中国东航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志清表示,要建齐各专业领域人才队伍,建强“主力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统筹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服务技能、科技创新等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五星机长、卓越工程师、科创骨干、销售冠军、服务明星等领军型人才,积极探索分级人才培养办法,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让优秀人才有荣誉、有激励、有成长通道。
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为创新整体效能提供人才支撑。在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方面,2024年央企也有明确的部署。
江毅表示,要系统性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入研究和用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结合实际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政策,抓好研发投入等同利润加回、专利转化运用等政策落地实施,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激励,结合实际研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政策。积极牵头和参与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中国东航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养民表示,要做好强协同,增强管理效能。鼓励“跨前一步”,各系统之间主动搭把手、互相补好台。
王彤宙表示,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联合体,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融合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平台聚集创新资源的“强磁场”作用。
第三篇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
文 · 潘伟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远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以科技、创新、人才等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形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所在。
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央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空前力度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央企产业焕新升级。梳理各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发现,各中央企业坚持传统产业和战新产业两端发力,系统谋划,制定包括项目和具体时间等在内的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和营收所占比重,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围绕主责主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01、坚持“两端”发力 加强传统产业强基转型
培育壮大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妥善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
面向2024年,各央企坚持先立后破,纷纷提出加强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筑牢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盘。
“2024年,中国五矿要坚守实体经济之本,把握新质生产力之要,在传统与新兴两端发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翁祖亮表示,传统产业要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增强产业新动力。传统产业是产业的底盘、国民经济的底座,是需要守住的赛道。要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强基转型升级,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等提高产业竞争力。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表示,立足自身特点,加快推进水利传统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改造升级,激发效益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水利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中国建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表示,2024年,中国建材将坚持“两端”发力、进退整合,持续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数字化转型。
各央企还将着眼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市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和关键点的战术性突破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翁祖亮表示,战新产业要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领域发力,开辟产业新赛道,在电池原料、硬质合金、硅基材料、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等具体方向上抢位发展、错位发展。
“要立足传统产业持续发力‘两新’市场,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要借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积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矿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龙表示,当前矿产资源等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数智技术赋能、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矿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02、聚焦主责主业 培育新产业开辟新赛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央企业的主责主业和优势禀赋,也涉及能源、电力、化工、建筑、装备制造、航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这决定了各大央企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坚定立足自身实际,推进主责主业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和关键核心技术相关的投资布局。
建筑央企加强布局建筑业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建筑材料、装备和新能源,推动建造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转型。
“围绕主责主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着力构建“引领智能建造、智慧运维发展,做强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的“2+4”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要研究制定中国中铁新质生产力考核评价标准。要积极融入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重点技术、重大工程、典型场景3张清单,重点布局地下空间利用和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方向,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紧跟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积极对接“9+6”重点领域布局,加快在节能环保、水利水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中国安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庆丰说:“要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规划编制,在工程、应急两个领域,加快抢占事关全局性的科技先机,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出成果转化,跟进布局、孵化培育,形成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加快确立中国安能在全国应急救援领域的原创策源地的功能地位。”
在制造、能源等领域,相关央企也提出了各自的举措。
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提出:“加大高端数控机床、纤维新材料、生物制药、健康产业新业态、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布局,增强体系化发展能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国航材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三大类产业领域。要以‘五个一’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四个一批’工程,切实推进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未来产业加速孵化。”中国航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任宇说。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要充分发挥完整体系优势,加快推动核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速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中国华能提出,坚持战略导向,力争实现“三个新突破”:在产业布局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上实现新突破。
在服务业方面,中国物流集团表示,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围绕网络货运、智慧仓储、智能物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服务、包装检测服务等业务,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多措并举发展物流相关战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郭祥玉表示,中国诚通的基金板块要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投资管理能力。金融板块要更好发挥以融促产服务功能。要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和工具,以服务国资央企为方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资产证券化、股权债权融资、并购重组、指数产品等金融服务。
03、推动资本集中投入 明确投资营收目标
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中央企业在行业中观层次上,要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规模和投入力度。
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三个领域集中。其中,“三个集中”明确提出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不久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更加注重提升“五个价值”,其中包括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梳理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诸多中央企业均明确提出,2024年乃至未来一定时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达到一定比重和增速。
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表示,在国务院国资委任务部署基础上,要突破路径依赖,力争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要强化投资、科研对战新产业的支持带动作用,确保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幅高于总投资增幅,研发投入增幅高于总研发投入增幅。
“密切关注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进程,积极抢抓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发展机遇,全力争取中央资本经营预算对未来产业培育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资金支持。”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说。
中国航信表示,要整合内部资源,全面梳理公司业务资源储备,将优势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加强基础资源保障投入力度,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和技术投入。
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强调,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不能从零开始,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的作用,学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应用场景,选择有权威、有实力的研发机构进行深度绑定开展长期合作,调研具有市场前景、志同道合的科技型企业实施并购或参股,加快战新和未来产业培育。
过去一年,中国中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领域新赛道。新的一年,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提出:“2024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增速必须高于集团总投资增速一定数额的百分点。”
一些央企还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收占比要达到的目标。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表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数智化、人工智能AI与能源电力融合赋能,加快建设“数智华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俞培根表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新产业的战略部署,制定完善集团公司配套制度与措施,充分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按可比口径计算,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要提升到一定标准。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说,国投2024年新增投资的一大部分要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高于总投资增速一定标准以上、营收占比提高一定比重以上。
央企纷纷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落地,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落脚点促进自主创新。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要求,推进战略规划与投资有效联动,把握投资重点和方向,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落实3至5项影响大、支撑作用强的投资项目,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旗下投资公司投资业务布局,中国化学工程表示,要坚持以投资拉动主业、带动战新产业。投资公司要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挖掘战新产业领域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提早布局,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
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表示,要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仪器装备、医学健康、生物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落地一定数量的股权投资项目。对培育周期长、有利于做强做优主业的项目,可以降低短期回报要求。
第四篇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文 · 原诗萌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举措。
中央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影响带动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央企勇担责任使命,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参与共链行动,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发挥在产业基础和需求牵引方面的优势,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01、补链 强链 固链
2022年以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打造现代产业链建设领军企业,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链建设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形成以十大工程类别、30项重点任务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履职工作指引。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领军企业完成强链补链项目投资1300多亿元,解决270余个产业链难点。中央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解决“锻长板”问题100余项,推出新技术新产品260余项。
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实现自主可控。
国机集团提出,深入落实重型装备“一五五”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源头和底层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勇担冶金、锻压等细分领域产业链“链主”,促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
中国信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提出,更加积极支撑国家安全,大力推动集团5G、信息安全、数据治理、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在特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规模应用;重点布局价值链高端环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提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关键领域,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质量保障和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2024年,各央企将加大产业链中高端布局力度,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中国航信表示,加大产业链中高端股权布局力度,继续实施前后舱协同应用(航行新技术)试点项目,明确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载主体,成为民航数据运营的可靠第三方。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持续提升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含技量”,通过科技创新、资本赋能和精益运营,全力打造产业链“链长”或产业链“关键一环”。
中国中煤表示,化工产业要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模式,发挥煤炭“原料”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
02、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刊发署名文章指出,坚持国际化经营方向。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通过对外投资并购、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强化全球价值链掌控力,增强主动运用、积极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提出,聚焦对华友好、资源富集以及长期经营国别,加大同国内矿产、能源、港口、物流等企业的协同合作,深度参与战略性资源的投资、开采加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物流贸易等业务,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属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提出,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发挥全产业链优势,高水平全方位开展基础设施及产能合作,力促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落地,带动更多“中国元素”走向世界,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信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提出,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主动融入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新机遇,通过强化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投入加强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下,2024年,各央企还将通过深化产业数智赋能,更好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加快推进BIM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以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产品。
中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提出,加大板块间协同力度,建立健全跨板块间的交流沟通与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协同发展,加强客户、产品服务、人员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共享,更好发挥集团化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03、融通带动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间有效衔接、协调运转,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向中央企业印发《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
2023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正式启动,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国际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融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说,当前共同应对外部打压遏制,更加需要强化上中下、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保持并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快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微观层面的市场主体而言,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产业引领力,能够快速整合全球资源,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价值创造能力。
张玉卓表示,重点要在“五共”上下功夫。一是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二是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三是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四是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五是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2024年,各央企纷纷提出,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产业链控制力,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国投董事长、党组书记付刚峰提出,首先应明确自身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其次应认真研究分析自身能力和优势可能覆盖的延伸业务领域、竞争或合作对象,既可沿产业链投资布局,又可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探索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努力建设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提出,要充分发挥产业控制作用,不断增强国家水网控制力,加快建设现代水产业体系,增强集团公司在现代水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提出,要聚焦中央企业的产业链间协作、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融合,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各央企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纷纷提出了相关举措。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提出,进一步发挥应用企业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
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提出,加强与重点用户企业协同创新,积极与用户建立结对协同攻关机制,打造“同步研发、共同验证”攻关模式。
《通知》还提出,着力打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落地的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在这方面,各央企也在2024年的工作中进行了部署。
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文岗提出,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畅通循环新生态。
中智公司提出,要站在产业链融通整合、更好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的全局高度,依托内涵式增长和资本化运作,加快推进生态化发展。
中国华电提出,要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延伸“氢”“储”“碳”“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抓好综合能源、虚拟电厂等用户侧业务,打造华电综合能源产业圈。
第五篇 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
文 · 潘伟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然将在复杂动荡和分化的变局中艰难前进,充满机遇和挑战。风浪越大,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越要稳,越要发挥好国资央企的功能价值,引领好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前进。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提出,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其中包括更加注重提升功能价值,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创造企业效益和经济价值基础上,历经疫情、自然灾害、能源保供等重重考验,持续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充当排头兵,挑起大梁,奋勇争先。梳理各中央企业年度工作会议的部署,聚焦改革、发展、创新,面向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央企业将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坚持价值导向,进一步提升功能价值,发挥好“三个作用”,做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01、强化功能定位 发挥战略性引领作用
面向国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央企业是带动经济建设的国家队、推动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承担社会责任的国家队。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对国资央企提出的总要求。
过去的一年,中央企业承担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完成总投资6.2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过去的一年,全国一些地方发生了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设施等优势,担起救灾抢险重任,与其他抢险救援国家队力量一道,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统领,遵循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五方面价值等要求,中央企业聚焦“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优势长处,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方向,主动担起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责。
各央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找准企业自身功能定位。
2024年,中国中铁将全面加快“高质量中铁”建设步伐。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强调:“更加突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这一重大使命。”他提出,中国中铁要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双碳”目标等,全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能建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处在升级转换的关键期。在全面把握公司发展现状的“新特征”基础上,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要在大局下全面校准所属企业的功能定位,全面构建专业化、差异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的新产业布局。”
面向2024年,能源央企扛起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推动能源转型革命重任,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功能价值。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表示:“紧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强化内联外拓,在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低碳智能燃煤发电、智慧重载铁路、绿色低碳煤制油气等领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表示,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使命担当,统筹集团公司内部外部“两个市场”,加快推进“两个联营”落地,围绕“炭-碳双链”加快构建“两个对冲”机制,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华能提出,突出抓好能源安全保供。强化保障能源安全使命,做到“三个坚决”:坚决扛起电热安全保供责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相关央企还紧扣主责主业,巩固和提升自身优势长处,深刻把握央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
“加快确立中国安能在全国应急救援领域的原创策源地的功能地位。”中国安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庆丰说。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表示,深刻把握水业央企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独特作用,强化一期工程运营管理,着力提高综合效益,加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积极参与国家水网建设,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
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说:“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遇,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动能。”
02、加速“走出去” 提升大国竞争力和影响力
面向国际合作和竞争,企业的竞争力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而中央企业作为承担特殊使命的国家经济力量,对于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高铁、基建等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名片和象征之一,涉及高铁生产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中央企业加速走向世界。
就建筑业而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既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又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
“以大力实施‘海外优先’为战略引领,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要将发展海外作为践行国家战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海外一体化发展,要加快推进海外属地化、本土化。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要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去’,紧盯重点国别、重点区域,前瞻性、系统性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主动布局关键通道、关键港口、关键机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又加强城市给排水、流域治理、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业务开拓,健全海外业务体系。”
同样在海外业务上谋增量的还有中国化学工程。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文岗说:“深耕俄罗斯、印尼、中亚等传统市场,持续拓展新国别市场。”
在能源开发建设等方面,中央企业将加强国际核能合作,努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
在国内传统的节能环保市场竞争对手日趋多元化、清洁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节能将会努力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要敢于‘走得远’,‘借船出海’,加强与国内走出去企业的联系,积极借助他们的成熟路径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等国家布局。”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核集团将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构建核工业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积极拓展国际核能合作空间,提升集团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央企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化经营和国际科技合作,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化品牌形象。
“加强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和供应链融通的支撑力量。”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提出的“八个倡议”,加强对国际化经营工作的统筹谋划,编制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
近年来,矿冶集团开展商标国际布局,强化品牌传播,以大型浮选机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成为全球矿冶界的金色名片。矿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龙表示,要更加主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宽矿冶科技伙伴计划朋友圈,以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表示,要全球联动拓增长,坚定集团全球化、国际化战略方向,要制定实施海外运营优化专项行动。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质量帮扶计划项目,争取参与对美标准与合格评定对话机制、对欧食品对话机制建设。要高标准开好TIC理事会全球董事局年度会议,树立自强自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品牌形象。
第六篇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文 · 粟灵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记者梳理各央企2024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发现,中央企业纷纷就“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等深化改革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活力、强动力。
01、优化资源配置
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2024年,央企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华电2023年发电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新增1883万千瓦、同比增长127.7%。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提出:“要创新发展方式,积极运用专业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方式获取和开发资源,扩大有效投资,保证质量效益,有效防范风险。”
中国五矿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翁祖亮表示,资源接续方面,要把握住国家新一轮找矿行动和国企专业化整合各类政策。矿山类企业要继续推进老旧矿山边深部探矿,加快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际矿业公司对接合作,实现更多资源突破。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是国家水网建设运营的骨干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提出,要积极争取优质资产划转,稳妥有序推进涉水产业链企业收并购,不断完善投建营服全链条布局。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存量市场整合与对外合作,快速完善“一主多点”区域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既要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促使相关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也要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中国诚通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被赋予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的新使命。中国诚通总经理郭祥玉表示,公司要积极主动研究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方法路径,努力构建长期资本的形成机制;要深入挖掘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并购标的企业库,常态化寻找投资并购机会,更好服务国资央企战新产业培育、补齐产业链创新链短板。
针对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的表述,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响应道:“积极抢抓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发展机遇,全力争取中央资本经营预算对未来产业培育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资金支持。”
02、完善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强大势能,为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巩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应乘势而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活力和效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问题。2024年,各央企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中国中检2020年6月正式转隶国务院国资委,过去三年从部委管理下的企业初步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建立公司治理示范文本库。”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说。在董事会建设方面,他表示,要推动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全级次贯通,差异化落实董事会职权,强化子企业董事会考核;要选优配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素养、丰富管理经验的外部董事队伍,建立畅通的子企业外部董事沟通机制,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交流力度。
“总结中国安能转企改革5年来从军队到企业的管理架构,大家普遍感到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和发展需求。”中国安能总经理周庆丰说。他表示,2024年上半年要出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年内要有序推进总部组织机构调整,完成各级本部组织机构改革。同时,要优化总部的管控内容和方式,加快向治理型管控转变,把应由子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归位于子企业,把具体的经营决策权真正交给离市场最近的一线董事会、经理层。
2024年,央企将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绿发于2020年12月诞生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中,以原国家电网所属鲁能集团为主体,整建制重组成立。中国绿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提出,要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做好薪酬资源内部分配和精准倾斜。研究制定差异化激励考核方案,从激励侧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持续开展“赛马”“责任状”,调动广大干部员工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不断丰富多元化激励体系,适时实施适配性高的中长期激励。
“优化内部薪酬分配机制,不搞平均主义,向贡献突出、地区偏远、战新产业倾斜。”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说。为推动这家拥有40余年历史的传统企业改革,他提出,要持续优化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革的手段提高劳动效率,确保职工收入增长;推动中长期激励规范实施,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让创新创造迸发活力。
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提出,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2024年,要强化刚性兑现和考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二三级子企业覆盖面不低于70%。
03、按下“创一流”加速键
2018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两批遴选出29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推动央企开展了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各央企按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加速键。
中国建材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中国建材总经理李新华提出,2024年公司要坚持深化改革、创建一流,加快打造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现代新国企,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体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各项行动。
国家能源集团确立了“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最新战略目标。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国跃从增强核心功能的角度,对公司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担当能源基石、转型主力、创新先锋、经济标兵、改革中坚、党建示范,作出了具体部署。
央企纷纷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重点改革任务来抓。
“对标建设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的战略目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国投董事长、党组书记付刚峰说。2023年,该公司启动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制定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系列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工作“施工图”,3家子公司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2024年,付刚峰要求突出活力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并特别提到“加大对‘双百’‘科改’、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的改革赋能”。
东方电气正在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近年来在大兆瓦海上风机研制等领域领跑世界。东方电气董事长、党组书记俞培根提出,2024年,要全面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更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加适应战新产业发展、更能激发全体员工活力的体制机制,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对照一流目标,切实提升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第七篇 加强精益化管理
文 · 孟圆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央企走向世界一流的路上,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创新,提升质量效益、加强国际竞争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着力提高质量效益,扎实推动高质量的稳增长,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记者梳理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2024年,央企普遍重视创新管理,以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01、提升管理水平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央企在新的一年中,将更加注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推动精益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保利集团提出,通过系统性建设,将“八维精益”融入企业文化,实现全方位优化。推动“八维精益”真正融入进各条线、落实到各岗位,实现全领域的深化和延伸。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郭祥玉表示,聚焦管理重点领域,充分运用现代精益管理工具和手段,强化过程动态管理,深化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提升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效率效益水平。
中国物流集团强调内部优化,构建学习型组织,标准化业务流程,为提升运营质量、经济效益奠定基础,重点发展资源整合、业务运营、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五大能力。
在实际操作层面,央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提出,要把精益化与精准化相结合,实行分层分级分类管理,科学安排集团总部与所属企业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定位、职责和权限,建立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和授权管理范畴动态平衡的职责分配机制,明晰责任,减少管理成本。
中国电气装备提出,以提升运营预警分析能力为主线,以运营监控系统建设为抓手。统筹订单、制造、安装、服务、回款全流程管理,提升运营分析质量。构建新签收入转化、账款回收等指标分析模型,加强全流程关键指标预警和分析诊断,促进科学决策。
中交集团积极应对管理层级多和法人户数多的问题,今年将坚决减少管理层级和法人户数,对无效法人进行清理,实现组织瘦身。
全面提升精益管理,还需要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赋能。记者梳理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各央企均加速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
中智公司利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拓宽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表示,要总结梳理数字中检建设经验和存在短板,优化信息化体系架构,实现业务平台和区域数据的全面对接,集中管理、集中应用。
中国钢研提出,厚植数字文化,开展数据湖建设项目,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中广核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智慧运维系统,通过“数据+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02、着力降本增效
通过实践精益管理,央企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新的一年,各央企多措并举,着力降本增效,从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建提出,要加大全员、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力度。积极建设“节约型机关”,着力降低各级机关管理费用5%以上;持续完善各层级成本费用的核算体系,力求数字准、分摊准、落实准;各单位要强化成本动态管控,统筹三项费用使用计划,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成本费用考核评价及奖惩措施,定期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分析和纠偏处置。
中国绿发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宇表示,要践行“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研究成立物资公司,更大力度发挥战略集采优势,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质量把控、降本增效水平。
中国安能在新的一年将加强装备机务组建设,开展单机单车核算,持续探索建立内部市场、打通外部市场,推进自有装备内部有偿使用和闲置装备盘活,依规处置拟报废装备,研究建立自有的装备维保体系,进一步降低运营和维保成本。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的利润来源于项目,成本绝大部分发生在项目,项目控制好了、盈利了,企业才能有利润,才能生存发展。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要加强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抓实物资采购和工程分包这个关键、抓好三级公司建设这个基础。要通过健全的体制机制,有效的后台管控机制,进一步规范采购、分包管理,筑牢“不能腐”的机制。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要强化精益化运营管理,以成本节约为主线,兜牢“一切成本皆可控”底线,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降本节支。各级要主动向项目聚焦聚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强化后台支持支撑,优化资源配置,精准考核激励,下大力气从根子上解决项目管理无序失控、履约能力不足、效益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
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翁祖亮表示,在矿山运营方面,要加快在手资源开发,提升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在产矿山要扎实推进精细化生产,境外矿山要继续提升自主经营管理水平。境内外重点项目要加快建设投产达效。
第八篇 持续做好风险防范
文 · 孟圆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2023年,国资央企坚持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同时推进提质增效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2024年,央企将持续做好重大风险评估监测和及时处置,从严从细抓好安全工作,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财务风险,强化合规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为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01、严防生产风险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线和发展的保障。过去的一年里,国资央企强化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确保发展与安全同步推进,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跃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旨在督促中央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新的一年,央企将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表示,要统筹推进保密安全、消防安全、资金安全、廉政安全,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过程监管和资金的穿透式监管,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风险预测和监控。
中国船舶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表示,要聚焦安全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严控经营风险,强化审计监督和法治建设,狠抓质量管理,深入抓好安全环保,扎实做好保卫等工作。
中国物流集团提出,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四不两直”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抓早抓小、抓小防大。要紧盯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强化安全生产管控,坚决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表示,要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发挥系统效能。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要推进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的进步,强化科学管控力度,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管控指挥体系、责任考核体系、结果评价体系,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通过因企施策、因地制宜的创新方法,央企海外安全生产将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建立健全海外业务、新兴产业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强化煤炭、煤化工复工、复产、扩能安全风险管控。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强调,要防范境外风险。做好重大项目事前风险会商评估,严控高风险地区投资,规范开展境外佣金治理,做好境外人员安保工作。
02、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很多央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尤为重要。
2023年11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带头偿还拖欠企业账款,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保暖保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信访维稳等工作。
2024年,央企纷纷提出针对性举措。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要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加强金融及贸易业务的风险管理,坚定不移地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为解决资产和金融业务风险问题,中交集团提出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提升资产质效和周转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控制金融风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财务结构,降低债务,回收应收账款,管理高风险单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电气装备提出,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和建立风险监测、报告及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投资回报、企业盈利、员工收入水平。选择高收益低风险项目,优化新能源等领域内的投建运业务模式。
当前,中央企业已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司库信息系统,所有子企业银行账户全部可视、资金流动全部可溯、归集资金全部可控,形成了控制风险的有效能力。下一步,央企将进一步深化司库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控。
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文岗表示,要提高业财融合水平,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和司库管理体系。持续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和融资担保管理,化解存量担保风险。
中智公司2024年将针对重点领域风险,优化投资管理,加强参股和投后管理,强化网络数据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维护信息数据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将深化司库系统应用,强化风险防控,严处违规行为,加快法治建设和合规体系完善。推动管理现代化,加强财务和审计风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
03、强化合规管理体系 实现稳健发展
要想从源头化解风险,确保不发生根本性、系统性、颠覆性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记者梳理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2024年,各央企通过制定合规风险控制清单和流程管控清单,对合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强化合规管理体系。
中国钢研提出,深化法治钢研建设,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和流程管控。着力构建全覆盖、严监管、强约束的内控体系,提升集团穿透监管能力,健全子企业制度机制。
中汽中心20家子企业首席合规官经过遴选、培训、考核后正式履职。中汽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陆梅表示,计划将提升内控和合规管理,强化内审功能。重点提高风险预测准确性,深化风险趋势分析,更新预警体系,加强内部信息共享,提升潜在风险识别能力。
中国东航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养民表示,要推动纪检监察、巡视、审计、法律合规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大监督”格局。关注出口管制、反垄断、境外廉洁合规等境外合规经营重点领域,完善涉外经贸斗争机制,持续开展跨境腐败治理专项工作。
中国航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任宇表示,要加快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认真加强法治央企建设,持续提升审核质量,保证重要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率100%。推进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合规管理、法律风险管理协同联动。
通过全面深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多家央企继续强化风险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化学工程提出,要有效防控合规风险。提高业法融合水平,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加强总法律顾问和首席合规官队伍建设,提高专职化和专业化比例,探索建立境外重大项目首席合规官制度。坚决防控境外风险,加强境外项目经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
保利集团提出,加强境外风险防控,统筹安全与发展,依法合规经营,从严风险防控,尤其要重点关注地缘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境外人员安全风险等,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处置预案,切实提升集团境外风险管控能力。
中国有研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说,全员应提升合规经营和管理意识,专业化管理水平包括财务、法务、合同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坚决杜绝涉及刑法、税务、走私、环境污染、数据造假等风险,预防决策风险。通过加大力度减小经营性风险,有效预防原材料价格波动、利率汇率变化等对业务的重大影响。
第九篇 全面系统提升党建质量
文 · 吴笑妍
2024年,央企在党建方面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央企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巡视整改为契机,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为关键,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点,聚焦“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聚焦选育管用建强干部人才队伍,聚焦压实责任夯实党建基层基础,聚焦凝心聚力抓实意识形态工作,聚焦严的氛围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以最严最实态度狠抓巡视整改,全面系统整体提升党建质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记者梳理各央企2024年工作会议报告发现,新的一年,各央企将在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提升党建质量,在人才梯队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01、巩固主题教育成果 始终牢记“央企姓党”
2023年,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面向2024年,多家央企表示,要高质量巩固主题教育成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把握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上融会贯通,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吃透中央精神,以此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强调,要经常对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查找不足、推动发展,把“两个维护”体现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上。
中国有研总经理王兴权表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执行集团党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各项任务,分批次完成党员干部轮训。
“央企姓党”,中央企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战略部署、工作举措和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强调,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定履行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稳住基本盘,开辟新赛道,在转型升级中蓄势蓄力蓄能。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聚焦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国家水网建设抓落实,不断增强国家水网控制力。
党建工作与企业的中心工作内嵌融合,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
中国大唐打造“红帆领航·卓越大唐”党建品牌,深化党建提升行动,抓好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工程和党建共建联建,持续优化完善“智慧党建”平台,全面系统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和组织功能。
中国东航以党支部目标管理为抓手,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同时,深化拓展“双培养”模式,并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建设,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有色集团实施党建赋能“一项行动”,突出海外党建和基层党建“两个重点”,把握补短板强弱项、规范化制度化、职能作用发挥“三个关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2、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实干担当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站在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政治高度,把人才强企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推动央企人才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2024年,各央企在人才选育管用方面更加注重实干担当。
为了选好用好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家”,中国大唐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将实施新一轮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及培训规划,继续办好“中青班”,创新开办“新任班”和“青苗班”,用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建好“青苗人才库”。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认为,三级公司的党政主管领导,有项目管理经历、有企业管理经验、有驾驭复杂问题能力,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实干家。下一步,要将三级公司党政领导的选用作为重点,让勇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挑大梁、担重任。
各级领导班子作为企业的“火车头”、发展的“领头雁”,必须始终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拧成一股绳引领企业发展。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郭祥玉提出,对站位不够高、专业不够强、执行不到位、结构不合理的领导班子,要系统研究,逐一优化。
通用技术集团将结合干部综合考评开展二级班子建设年度综合研判工作,对专业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的二级机构领导班子,开展针对性的优化配备,重点做好继任计划,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活力。
中国能建将2024年确定为中国能建班子“三力”建设提升年,抓实方案实施,强化学习培训,自上而下全方位提升各级领导班子抓落实、抓整改、抓提升的能力和本领。
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024年,各央企将纷纷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锻炼。
中国铁建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制定专项培养计划,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分类储备、动态跟踪、择优汰劣,保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中国黄金聚焦人才源头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坚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孵化平台作用,依托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领军人才。
03、巩固政治思想共识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2024年,央企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巩固政治思想共识,彰显“大国顶梁柱”形象,厚植文化底色,提升一流海外形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广核紧盯战略前沿和重点领域,切实增强保密意识,严肃保密纪律,落实保密责任,完善保密管理体系,提升监管能力,严守底线红线,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
中国电气装备以品牌宣传展形象,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推出“最前沿”深度报道和“最一线”现场采访,讲好发展故事。
中盐集团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信息发布审查审核机制,坚决把好新闻发布的政治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同时,建好管好自有新媒体阵地,做好舆情监控和正面引导工作,建设一支专业的网评员队伍,不断完善紧急舆情通报处置机制。
央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文化文明同频共振。
中国信科围绕“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四个维度,聚焦“内外环境、价值理念、礼仪仪式、典型人物、文化网络”等企业文化五大核心要素,增强员工企业文化感知度,推进集团企业文化持续落地生根。
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表示,要高质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建好“东汽精神”研究会,做好“东汽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提升对内影响力和对外传播力,唱响“东汽精神”时代强音。
中国安能厚植企业文化底色,以“水电铁军”精神为核心,将结合转企六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一批有声势、有亮点、有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安能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
04、正风肃纪反腐保持高压态势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各央企将充分发挥巡视政治监督和震慑利剑作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中国华电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境外腐败问题3个专项治理,聚焦11个方面问题抓好自查自纠和整改提升。
中国绿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表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大局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巡视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开展巡视整改评估和成果运用专项行动,一体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巡视反馈和内部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取得新成效。
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锲而不舍推进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冲锋陷阵、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真正把“严深细实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要坚决破除部分二级子公司“中梗阻”“隔热层”现象。
矿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龙表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统筹解决广大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薪酬、住房等问题,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要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持续提升矿冶文化的感召力。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强调,要以“九个紧盯”为抓手,扎实开展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对顶风作案、对抗叫板的要抓典型,以儆效尤;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要抓节点、强监督、促整改。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中国电气装备将深挖彻查重大损失、重大事故、重大风险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做深做实“经济监督”,聚焦国际业务、资金管控、投资并购、工程项目等重点业务,把问题隐患查深查透,切实保障经营安全。
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表示,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集中开展一次党纪学习教育,并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着力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
来源:国资报告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