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3-08-23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些人认为,政府部门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比的持续上升,挤占了居民收入。垄断国企的高工资又导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应地,这些人认为,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权力。这些观点的理论表现是“国富民穷论”。笔者并不否认政府收入增幅超过居民收入增幅、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工资差距扩大、国企内部工资差距扩大的事实。笔者要反驳的是那种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此,并提出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权力的“国富民穷论”。
当我们考察收入分配扩大的主要原因时,如果不比较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收入份额变动状况,不区分资本要素中的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不对比国企内部工资差距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内部的工资差距,就把政府收入增长快和垄断国企工资高视为收入分配扩大的主要原因,那么这种考察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基于这样的考察所作出的结论也是武断的。本文通过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收入份额增长状况的比较分析、国企与非公企业收入份额变化情况的比较分析、国企与非公企业工资差距的比较分析,以及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分解,来回答上述问题。
二、各个部门及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份额变动状况的比较分析
(一)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收入份额增长状况的比较
总体而言,近10年来,在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企业和政府部门所占份额逐渐增加,居民部门所占份额不断减低。进一步比较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收入份额增长状况可以发现,企业部门的增幅大于政府部门的增幅。根据郭庆旺、吕冰洋(2010)整理的1995-2007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表格,在初次分配领域,企业部门的收入份额从1995年的19.7%上升到2007年的22.6%,提高4.9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收入份额从1995年的15.2%增加到2007年的19.5%,提高4.3个百分点。(《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2期)白重恩、钱震杰(2009)的测算表明,1996 至2005年间,在初次分配阶段,企业和政府部门分别提高了7.49个和3.21 个百分点;通过再分配,企业部门下降了1.16 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相应上升了3.17 个百分点。总的看来,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贡献各占一半。两位作者的计算还发现,中国企业部门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高于政府收入,仅在2007 年首度低于政府部门,故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更突出的问题很可能是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过高。(《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二)公有与非公企业收入份额变化情况的比较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条件,笔者在此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作为参照指标,来比较分析公有与非公企业收入份额的变化情况。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且49%的国有资产分布于工业行业之中;经过1998—2003年“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之后,国有经济已从中小企业层面全面退出。这些前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比较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于2009年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4%下降至2009年的29%。经笔者计算,规模以上公有工业企业利润份额于2010年小幅上升至22.8%之后,于2011年下跌至21.3%,非公有制企业份额则上升至78.7%。与国企利润份额下降形成对照的是,2009-2011年三年间,国有企业所交税费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国企收入比重进一步降低。
表1 2009—2011年规模以上公有工业企业利润份额与非公企业利润份额的比较
|
利润加总 (亿元) |
公有企业利润 (亿元) |
所占比重 % |
非公企业利润 (亿元) |
所占比重 % |
2009 |
36309 |
8059 |
22.2 |
28250 |
77.8 |
2010 |
55274 |
12613 |
22.8 |
42661 |
77.2 |
2011 |
67099 |
14302 |
21.3 |
52797 |
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