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企混改资讯
2020-11-17
2020年11月9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国际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20第二届世界并购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并购大会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主题是 “投资并购新引擎,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受邀参加并作“混改与并购”的主题演讲。
最近中央和国务院有两个重要文件出台,中央文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将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国企和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两个文件里有个交叉点,也是这两个文件里重点提到的——用混合所有制的方法、资本市场的方法加大并购重组。中国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所以在中国并购往往发生在国企和民企当中,“中国式并购”是我们的一大特点,我想以“混改和并购”为主题给大家讲三段话。
1、我国企业进入大规模并购期
并购是用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发现的重要渠道。纵观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产业和企业的兼并重组史。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的,现在我们国家也进入了并购期。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值规模,也是全球第二大并购市场,这几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超过2万亿元。
并购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一是产业过剩需要并购。实际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过剩经济,过剩了该怎么办?这一直是市场经济面临的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中央提出去产能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过去经济过剩出现“倒闭潮”,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清楚最后会把谁砸倒。后来是出现“兼并潮”,从美国开始,全世界大规模地进行并购,解决产业过剩的问题。西方现在正在经历“第六次兼并潮”。
二是困难企业需要并购。前段时间去杠杆过程中,不少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了风险。各个地方政府采用并购方式解决,不少国企都参与了这场并购。有人说是“国进民退”,我说并不是,而是企业碰到了困难,要通过并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集成创新需要并购。今天我去参观了进博会六个展位,其中四个展位都是国内大型企业并购的海外高科技企业,我看了特别高兴。例如中国建材并购的德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模组生产商Avancis公司、国际知名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商德国SINGULUS集团和国际药用玻璃装备制造商意大利OLIVOTTO公司;哈药并购的美国保健品企业,伊利并购的新西兰乳制品企业等,都参加了这一次展览,展位规模都很大。前不久我专门拜访了京东方,过去我国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现在“芯”还缺,但“屏”不缺了,中国在屏的市场占有率是55%,其中京东方一家就占有25%。现在京东方推出10.5代线,是世界上液晶显示屏技术水平最高的生产线。京东方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2003年从韩国现代电子收购了三条4.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随即在国内建设一条5代线。一路建设过来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面板供应商。并购使我们国家很多企业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四是做大做强做优企业需要并购。截至10月11日,今年A股资本市场上发生1625起并购,其中国有企业发生502起并购。资本市场是并购的主战场。同时,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股票是非常好的并购工具,很多并购不是用现金买卖,而是用股权进行。现在国家支持A股上市公司用股权并购方法并购海外高科技企业。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并购是非常好的途径,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就是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
2、混合所有制是并购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国企和民企必然会在市场中结合,所以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的重要形式。混合所有制就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互相融合、交叉持股的所有制。过去几年,国家在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里明确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混合所有制确确实实是好东西,既可以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也就是我以前经常讲的“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竞争力”。
一是国有企业通过混改可以带动民企发展。
到底国企和民企是什么关系?国企和民企存在一定的客观竞争,但不是单一的竞争关系。国企是骨干企业、大型企业,而民企是配合国企的,两者是大河和小河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国企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民企发展,民企通过给国企提供外包服务共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企和民企两者都是国家经济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是共和国的孪生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企要通过混改带动民企发展。
二是国企民企通过混改实现优势互补。
国企是有实力的,民企是有活力的。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民企改革的方向是规范治理。但坦率讲,纯而又纯的全资、独资国有企业要政企分开难度很大;纯粹的家族企业要进行规范化管理难度也很大。但如果它们混合的话,就可以让国企实现政企分开,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企实施规范化治理,解决了两种所有制的短板,从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西方不会形成像我们这样大规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是混改要坚持“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宜独”,是在公共事业、公益保障领域一般由国企承担,采用独资方式,主要是服务和保障全民利益。国企在重大基础项目等方面发挥担当作用,不光服务于全民,也服务于民营企业。
“宜控”,是在商业类国有经济主导的大产业里采取控股方式,包括像央企的母公司、核心企业、重要上市公司要发挥主体作用,国有资本应该保持控股地位。
“宜参”,要抓大放小,没有必要什么都控股,尤其在商业一类国有企业的三四级企业,没有必要一控到底,可以采用参股,利用参股调动民企的积极性。
“宜独”容易做,“宜控”也容易做,但国企的“宜参”不大容易做。而“宜参”恰恰是我们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认真研究的,我们要学会怎样参股经营,我知道日本不少大企业在海外合作都是采用参股模式。混改不能只搞控股再铺摊子,不是把民企都混到国企中来,而是要把国企的一些中小企业混出去,发挥战略协同、技术协同、产业链协同效应,真正做到1+1>2,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我们要做更多的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最近我去了广西建工调研,广西建工和上海绿地共同推进混改,混改后绿地持股51%,广西政府持股34%,员工持股15%。这就是“宜参”的模式。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见得国企都要控股,在商业一类企业里母公司肯定是全资或控股的,二级公司、上市公司肯定是控股的,但是再下面的很多三、四级公司不见得都要控股,可以采取参股的方式。
3、中国建材和国药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中国建材是靠混合所有制起家的企业,主要做了两件事:行业整合、资本混合。过去中国建材是没有水泥业务的,而现在中国建材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公司,年产5.3亿吨,占全球水泥产量的10%,占中国水泥产量的20%。
中国建材混合了1000多家民营企业,使得水泥这个行业的集中度从过去的只有6%提高到现在的70%。水泥行业的整合没有用国家的钱,而是用了市场机制、资本混合的办法完成了行业整合,整合后行业运行很健康。上海有南方水泥的总部,南方水泥重组了150多家水泥企业,年产1.5亿吨水泥,这几年效益非常好,这得益于混合。
国药则混合了600多家企业,建立了覆盖全国290个地级市的医药分销网。以前我国要建立国家级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谁来建立?国药复制了中国建材的经验,没有用国家的钱,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市场的方式建立了我国的医药配送网络。
通过混合,中国建材国有资本占比25%,社会资本占比75%;中国医药集团国有资本占比35%,社会资本占比65%。两家企业用少量的资本金撬动、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行发展,关键是整合了行业。
大家常常问我:“宋总,您怎么把这些企业都整合了呢?“我说,要改革就要端出“牛肉”来。我的方法就是买卖公平,端出“三盘牛肉”,第一盘是定价公允,不欺负民营企业;第二盘是股权共享,让民营企业留下一定的股权,大家合作经营,不要一股独大;第三盘是留人留心,把民营企业干部留下、团队留下。
混改最重要的不是“混”,而是“改”。通过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把市场机制真真正正地引入到企业中来,这是混改最大的收获。“混”了之后可以搞员工持股,可以搞管理层股票计划,可以搞科技分红,关键要把人力当做资本。传统经济和创新经济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经济把人力当作成本,创新经济把人力当作资本。人力要参与分配,在混合所有制里可以实现这一点。
混改选择的双向标准。经常有人问我,选什么样的国企混合?也有人问我,选什么样的民企混合?国企有所担心,担心混合所有制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要承担责任;民企担心混合了之后失去话语权,被扫地出门,大家都有顾虑。“混”了之后还得“合”,要合在一起,不能互相算计,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将各自的优势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
民企选择国企的标准,就是三条:一是战略上的协同作用,在产业链之间是有协同效应的,能发挥1+1>2的效果;二是选择有包容文化的国有企业;三是选择开明的领导。
国有企业怎么选择民营企业呢?也是三条:一是选战略上有协同作用的;二是接受国企文化,如果不愿意接受国企的管控文化,格格不入的话肯定不能混。三是愿意进行规范治理的民企,就可以在一起混。
“混”之前双方要有思想准备。这好比两口子结婚,结婚之前要想好,如果想不好,“混”了紧接着离婚还不如不“混”。所以混合所有制是好东西,但是同样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比较,扎扎实实地做,而不是盲目地做。
国企和民企的混合要做到三个融合:一是双方战略目标的融合;二是产权的融合,按照《公司法》成为规范的股份公司,真真正正地以股权说话;三是文化的融合,互相包容,如果不包容,怎么混也混不到一起。
混合所有制现在很热,但要想清楚,要把混合所有制真正地做好,做到实处,让它切实发挥1+1>2的效果。
来源:企业思想家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