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企混改资讯
2021-08-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新高度。随后出台的“1+N”系列文件,都把混合所有制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突破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央层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探索模式、总结经验,国资委2014年选择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点领域开展了四批210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地方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深入推进。
但目前的混改试点主要在央企三级及以下企业,央企中除历史形成的上海贝尔、华录集团等个别企业外,尚未开展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上主要是集团资产规模大、区域跨度大、业务多元、债务和人员等内部结构复杂,以及管控模式固化等,同时可供选择的具备投资条件、又能形成资源互补的民营投资机构有限。但同时应该看到,选择治理规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央企开展集团层面混改,将对推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真正实现“管资本”为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发挥对民营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巨大。
一、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混改的概念与界定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公有制成分与非公有成分在企业内部相互结合的所有制。在这个视角,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产生于多种途径,如国企的产权改造、非上市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国企的增资扩股、国企对外兼并重组,以及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或是兼并国企,等等。
混合所有制是新型的、独立的所有制形态。虽然混合所有制是以公有制和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但混合所有制同样不能简单视为公有经济或控股经济的性质,在所有者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不同所有制、不同所有者之间相互制衡、调整的动态系统,主观上并不为某一单一的主导的所有制服务,但客观上各所有制个体都能随着混合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发展。因此,应该视为新型的所有制形态。正如厉以宁教授指出的,“在一定时间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将会三足鼎立,支撑着中国经济。”
(二)集团公司层面混改与子企业层面混改
集团层面混改与子企业层面混改在推行上各有优劣势。
集团层面混改的优势:一是改革彻底,“毕其功于一役”,从整体上改变企业股权结构,便于开展全局性的改革举措;二是便于总体设计,可以统筹考虑,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进;三是保持统一决策,维持统一的运营管理,不存在“双轨制”“两类人”。
集团层面混改的劣势:一是“门槛”过高,企业资产规模大、区域跨度大、业务多元、债务和人员等内部结构复杂,可供选择的具备投资条件、又能形成资源互补的民营投资机构有限。二是管控模式调整难度大,民企入股后,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等问题复杂,企业无法轻装上阵。
子企业(主要指三级及以下)层面混改的优势:一是规模适中、主业突出,资产和人员结构较为清晰,便于找到适宜的民营资本;二是治理机制和管控模式易于调整,民营资本进入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影响力,更具有话语权;三是易于体现协同效应,由于子企业涉及具体业务,便于和民企产生业务协同,协同效益易于考核评价;四是改革规模和进度更可控,容易把控进度,出现问题易于切割和止损。
子企业层面混改的劣势:一是改革影响有限,难以推动对集团层面治理体系完善和国资监管体系改革;二是集团内部出现“两类人”,容易产生不平衡现象。
(三)政府“三资”的内涵
集团层面混改是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时,引入股东的所有制性质是非公资本。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的关键是引入的股东类型(即股权由谁持有)和股权结构设计(即持股比例),不同的股东和持股比例对公司治理和企业发展的影响有较大差异。结合现有的混改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国资委全资的国有股权多元化):国资委绝对控股,引入国新、诚通等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其控制的产业基金)。
第二种模式(非国资委全资的国有股权多元化):国资委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引入非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国有资本(如,政府直接授权投资运营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及中信、光大等国有金融机构或地方投资平台作为财务投资者,即广核模式)。
第三种模式(集团层面非实质性混改):国资委相对控股,同步引入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国有资本为非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国有资本,非公资本比例低于30%,即联通模式。
第四种模式(集团层面实质性混改):国资委相对控股,同步引入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非公资本比例高于30%。
以上四种模式,都可以实现:提高资金实力、加快布局的好处。区别在于:第一种模式下,集团仍为国资委的全资企业(国新和诚通为国资委独资公司),优化公司治理的效果有限,延续现有的管理体制,几乎没有改革风险。第二种模式下,既可以保持国有全资企业,又可以优化公司治理,但需要适度调整现有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风险较小。第三种模式下,引入非公资本虽然比例较低,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需要适度改革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风险可控。第四种模式下,非公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对资本的增值、退出具有强烈的诉求,企业将完全市场化,需要改革现行的国资监管体制,有一定的改革风险但可承受。
综合来看,集团层面混改可以先从第二、第三种模式入手,实现股权多元化;第四种模式是改革的目标,即集团层面混改可以分步实施:第一步引入国有股东,公司性质从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国有全资公司,第二步引入较低股比的非公资本,转变为非实质性混改,第三步再适时提高非公股份股比或引入新的非公股东,成为实质性混改。
二、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混改的政策背景与定位
(一)集团层面混改的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作为国有企业混改的顶层设计文件,专门提出:“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其他领域,鼓励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发改经体〔2017〕2057号)进一步提出:“积极探索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路径,国务院国资委审核中央企业申请改革试点的方案,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开展试点,鼓励探索解决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股由谁持有等现实问题的可行路径。”
广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股权层面上指的是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的混合,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公有资本参与非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即“投出去”,如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行业、国药集团在医药零售行业,开展的大规模联合重组,并保留部分民企股权,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即“引进来”,如中国联通开展的混改。三是开展员工持股或以其他方式,内部员工(包括管理层)拥有了企业股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只能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同步引入非公资本的情况下开展员工持股),比较可行的是在集团层面混改的同时,在已经混合的重点企业(如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四是上市融资,即集团整体上市。
对于央企集团层面混改来说,由于央企集团公司主要为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因此央企集团层面混改主要采用非公资本参与到央企集团的混改中来,即采用“引进来”的方式,符合政策规定的可适时引入员工持股,待条件成熟再整体上市。
(二)新时代国资监管体系中集团层面混改企业的定位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国资委会同有关部委编订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即将印发)精神,中央层面将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分为政府直接授权和国资委授权,下文均指国资委授权)。新时代国资监管体系中,在中央企业层面将同时存在投资运营公司和现有企业集团(即产业集团)。23号文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均为“国有独资公司”,两类公司必须坚持国有独资性质,我们理解,两类公司组建方式是以无偿划转或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相关国有资本;将现有企业整体股权(资产)或部分股权划入两类公司,独资公司企业无偿划转和资产注入最为便捷。按照我们的理解,现阶段,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两类公司试点不会同时进行,集团层面混改只能在产业集团开展。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未来中央企业层面国资委监管架构如何设计,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将如何定位。
我们考虑,未来国资监管格局下,国资委监管企业将分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其中产业集团中的商业二类企业集团层面应为国有独资或全资公司,商业一类企业普遍可以改革为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此,国资委管理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运营公司、投资公司、集团层面混改产业集团(商业一类)、国有独资全资产业集团(商业二类)。其中,投资公司可细分为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华润、招商局等)和专业性投资公司(如中粮、宝武、中国建材、中广核等)。
图1 未来国资监管格局示意图
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既具有差异,又有共性。无论是投资运营公司还是产业集团,都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扎实推进改革。但是也有所差异:一是在对企业的运营管控力度上,运营公司、投资公司、集团层面混改企业、独资产业集团,逐渐加强;二是在国有资本的流动能力上,逐渐减弱。三是从管控模式上看,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投资公司以战略性持股为主,集团层面混改企业将以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相结合,国有独资产业集团以运营管控为主。四是从业务领域上,运营公司无主业,投资公司有主业,但可以探索若干新业务(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层面混改产业集团应以主业为主,可以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国有独资公司应以主业为主。五是从任务使命上,运营公司更着重股权运作下的价值管理,对所投资业务的涉入较少,给予的主要是资本支持,让所投资业务自主发展,以实现资本回报;投资公司更强调“育”的功能,要对业务布局结构发挥调整、优化的作用,要对国家战略落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集团层面混改企业引领带动所在产业发展,国有独资公司重点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完成国家战略任务。六是从对出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上,运营公司应低于30%,以5%-10%为主,灵活进退;投资公司在30%左右,低于50%,多为相对控股、第一大股东,同时有部分正在培育中的参股企业,即可参可控;集团层面混改产业集团50%左右,绝对控股与相对控股相结合,具有实际控制力,即可参可控,以相对控股为主;国有独资产业集团应以绝对控股为主。
三、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混改的总体框架与方案设计
(一)总体目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即通过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完善治理机制和强化市场化运营管理。因此,央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企业为主体,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把引资本与转机制结合起来,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实现央企集团的市场化运营,从而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提供有效支撑。
(二)具体目标
1、融资角度:引入企业发展资金和资源
(1)补短板,做强做优主业。通过混改引入和央企主业相关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实现产业协同或产业链配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2017年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采用非公开发行和老股转让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苏宁云商等战略投资者,将在共同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聚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设计资源、整合优势、能力互补、互利共赢,推动重点业务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扩大中国联通在创新业务领域的中高端供给,培育壮大公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2)去杠杆,降低负债率。混改将吸引社会资产参股,降低国企的资产负债率,达到去杠杆的目的,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3)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引入增量资金,可以扩大国企的再投资能力,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国有资本。
2、管控角度: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资本。央企有规范的管理、规模优势、技术实力,民企有灵活性、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要以混改为契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运行、决策、薪酬、激励、约束等充分市场化。
(1)完善治理结构,提高运行效率。通过混改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界定清晰,因而通过混改参与进来的其他所有者也会更为关注公司的运营,致力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通过合理参与决策,可以有效制约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倾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实现与民企的优势互补和竞争发展,有利于通过资源再配置释放效率红利,提升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为我国经济在中高速区间平稳增长创造必要条件。
(2)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通过混改,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相应的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基本实现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同时在解决风险和收益问题、代理问题、风险识别和分散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基本原则
央企集团层面混改,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要积极鼓励,大力推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央企集团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依法依规,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合规,遵循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的平等保护和共同发展原则,实现各类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结合市场监督机制与完善保护国有资产的相关制度流程,操作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规范、透明、阳光运作,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3、循序渐进,试点先行。避免一刀切与运动式推进。不能搞急于求成的推进时间表、指标任务书,而应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有计划分步骤逐步稳步推进。
4、分类管理,因企施策。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四)方案设计
1、混改企业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对国有企业分类推进混改提出原则性要求。对于集团层面混改来说,如前文所属,应该优先在充分竞争性领域实施混改,主要选择商业一类企业,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主业突出。从央企集团角度,一是主业多元化的国企集团,较难引入在业务上有较高契合度的外部股东;二是集团下属非完全竞争或非核心业务在混改前剥离给合适的承接主体存在一定难度;三是主业多元化企业往往被资本市场认为专业性不足,导致在估值上遭遇多元化折让。从投资者角度,集团多元化业务发展往往参差不齐,因此集团层面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能低于下属某些专业化业务平台,且多元化控股集团的性质决定了集团分红能力相对弱。企业产业相对多元且相关性较低的企业,更适合做投资公司。其次是竞争充分(甚至过度),处于这类领域的企业改革意愿较强,改革的效果更易显现,同时在产业内也有实力强大的非公竞争对手可以产生协同效益。第三是治理规范、市场化机制较完善,应当是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已经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且董事会运作良好,这样的企业比较容易和民企融合。四是规模适度,国企集团往往资产规模庞大,对投资者资金量的要求高,不易找到合格投资者。
综上,集团层面混改应选择商业一类中主业突出、竞争充分、治理规范及市场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央企集团。
2、合作对象
关于混改合作对象的选择,《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提出,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从所有制分类角度,民营资本、集体企业和外资也可以参与到国有企业中来。具体到央企集团层面混改来说,集体企业体量规模较小,难于参与进来;外资企业虽然有一定优势,如资本实力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等,但由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文化差异巨大,对党领导下现代企业制度难以融合,其作为积极股东参与的央企集团层面混改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具备资本实力,不适宜作为合作对象,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中小型民营企业主往往资金链紧张,同时还有可能存在年龄因素、家庭纠纷、代持关系复杂等原因,要求退出。因此在集团层面选择的非公资本,应以大型民营金融机构或具有战略协同价值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主。
从合作对象的类型角度,在集团层面选择的非公资本,主要包括战略投资者(产业资本、上下游或同业企业)、财务投资者(金融资本、银行通过债转股等方式)、社会公众、员工持股等。
(1)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专业的、拥有丰富的投资资源及整合经验的行业或财务方面的投资者,其特点是能够给企业在行业、市场、商业模式上提供参考帮助,或者在资金、渠道、管理人才、管理方法、资本市场等方面给企业提供资源,以协助被投资企业不断发展创造,并在资本市场上实现更大价值。这类投资者所从事的业务一般与企业生产经营有较密切的关系,也较关注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投入后一般没有退出的打算。
选对战略投资者,不仅带来“资源”,帮助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还应该带来“智慧”,帮助企业扩展战略视野,带来“活力”,帮助企业走出传统的僵化体制。最好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从而提升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2)财务投资者。主要是股权投资基金等财务型投资者,主要关注资本运作,通常企业上市后便逐步退出。或者是大型金融机构,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使实业与金融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类投资者资本实力强大,能够满足资金需求,但不足也很明显,一是这类投资者主要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企业的经营和治理没有太多经验,难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二是难以在生产技术、业务发展层面产生协同;三是对资本回报的要求高、周期短,对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业务缺乏耐心,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3-5年)有强烈的退出需求。
此外,债务重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会成为财务投资者。债务重组主要针对传统优势行业但是发展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国有金融机构将企业债权转为股权。如果企业所处行业属于相对技术成熟、并且是强周期波动行业,例如煤炭、钢铁、船舶制造等,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杠杆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债转股能够降低负债率,企业更容易轻装上阵。如央企集团混改的核心诉求是帮助降低庞大的负债体系,可联合部分主要的债权方银行,开展集团或上市公司下属企业的债转股交易,未来借助资本市场退出,有助于实现利益绑定,推动整体交易。
(3)社会公众。主要为公开上市企业二级市场上的投资人。社会公众的资本规模较大,能够满足投资需要,但不足一是引入公众资本(上市融资)需要特殊条件,门槛较高;二是对公司治理的改善有限,企业上市可以引入资本市场的相关监管要求,但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改善有限。
(4)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形式通常有企业高管持股、业务骨干(包括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营销骨干等)持股和全员持股。在员工持股和引进非公股东之间,我们考虑,员工持股要优先,一方面员工是天然所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司的员工,有双重的积极性。但目前集团层面引入员工持股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按照《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精神,集团层面引入员工持股不符合条件;二是集团资产规模庞大,员工资金有限,持股比例过低不利于参与公司治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且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三是集团高管层受到干部管理的相关政策限制,目前暂不能参与持股;四是集团整体混改后的激励对象并非限于总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激励对象和持股主体不完全匹配。五是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企业效益下滑可能产生内部不稳定因素。但考虑到员工持股激励作用显著,如果集团高管人员能够转换身份为职业经理人,且133号文件放宽适用条件,并不排除同步或混改后引入集团高管及中层管理者持股的可能性。
综上,我们考虑,央企集团层面混改应以大型金融机构或具有战略协同价值的大企业为主,同时在部分重点企业配套员工持股。总之,集团层面混改中,选择合适的投资者极为重要,要权衡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利弊,在引入何种类型的股东方面,要审慎甄别,仔细推敲,既要考虑其行业性质、行业领先地位、技术能力和品牌价值,同时更要考虑其企业的股权结构,发掘这些企业的股东背景,权衡引入这些战略投资者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
3、混合方式
从混合的方式来说,既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来引入新鲜血液,增加资金供给;也可以通过直接转让现有股权来优化股权结构,包括产权转让(存量)、增资扩股(增量)、两者兼有(增资+老股转让)。
(1)产权转让
通过原股东产权转让的路径实施混改,本质上属于“存量混改”,即在不改变混改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的基础上,通过原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方式实现混改的目的。
产权转让可以使得混改企业的国有股东实现变现,但却不能为混改企业带来增量资金,无法直接为混改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没有实现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能不能完全达到混改的目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国有企业较少采取产权转让路径实施混改。同时,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2号,以下简称“32号令”)第14条的规定,产权转让原则上不得对受让方设定资格条件,主要遵循“价高者得”这一根本原则,如此,便不利于混改企业通过设定各类资格条件,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投资者,尤其是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战略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
(2)增资扩股
相较于产权转让而言,增资扩股具有多重优势,既能通过设定投资者资格条件并开展综合评议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遴选最切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投资者,也能解决混改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解决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问题。因此,增资扩股系目前国企混改的主流模式。实践中,员工持股常常与增资扩股相配套,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可同时开展。目前,在增资扩股的混改路径下,业已形成“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的典型模式。
企业在进行混改之前,要对企业自身面临的经营环境进行评估,从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经营情况和内部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哪些可以通过混改得到解决,从而审慎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混改模式最基本的标准是要有战略意义,混改后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通常来说,以增资方式推进混改更容易被接受,而存量混改面临的压力与阻力要更大一些,先前的混改试点基本采用了增资扩股的方式。对于央企集团层面混改来说,要考虑增量为主、存量为辅。在集团层面以净资产评估值入资,采用增资的方式,同时推进员工持股。
4、股权架构
在股权比例上,本着“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要考虑控制力与活力的平衡。参照《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商业一类即充分竞争领域企业,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中,要把活力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国有相对控股、作为第一大股东和参股方式,尽可能扩大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给予民营资本充分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其反应快、决策灵活等优势。
按照非公资本持股比例的多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低于10%,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并“一股独大”,非公资本缺乏话语权,为财务投资;二是在10%-33%之间,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且非公资本对重大事项无否决权,基本为财务投资,但可作为深入混改的初步探索;三是在33%-50%之间,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但非公资本有否决权,这种情况下,非公资本可以参与公司治理,成为战略投资者;四是大于50%但国有资本为第一大股东有实际控制力,国有资本保持相对控股地位,能够较好的改善公司治理,民营股东具有一定的制衡能力;五是大于50%且国有资本不是第一大股东,国有资本参股但可通过金股等方式保障权益,这是“充分混合”的阶段。在情况一和二,民营资本对重大事项无否决权,可称为“非实质性混改”;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大于三分之一,可称为“实质性混改”。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战略需求,须经过综合权衡和充分论证,审慎评估让渡股权比例,确定民营资本持股的比例。具体来说,集团层面国有股股比既要保证股权适当充分的多元化,避免一股独大,市场机制引不进来;又要保证国有资本的控制能力与战略驾驭能力,避免股权过于分散,股东无法统一意见或无人真正关心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权力被经理层所操纵,形成“内部人控制”;同时还要保证民营资本能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并积极引入员工持股,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的“金三角”股权结构。我们认为,较合理的混合结构,即“适度混合”,是国有资本和两三家非公资本组合形成公司的战略投资人,其余由财务投资人或社会公众、员工持股持有,这样更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股权多元化的同时,国有股权的控制力相对削弱,理论上存在不同类型股东对公司战略方向的选择出现不同意见的情况,部分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缺乏长远考虑的投机行为。《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提出,探索完善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国有资本参股非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行使特定事项否决权,保证国有资本在特定领域的控制力。目前在操作层面上尚无先例。
5、持股主体
集团层面混改后,混合所有制央企国有股的持股主体如何选择,是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持股方式:一是国资委作为国有股的持股主体直接持股。这种方式从目前法律法规来看并无障碍,但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首先,可能面临“刺破公司面纱”,为公司治理和人事任免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当企业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产品质量责任诉讼时,法庭可能不顾公司法人的人格独立特性,责令特定的公司股东(国资委)直接承担公司的义务和责任,甚至存在查封股东(国资委全资或独资企业)在当地资产的可能。其次,混改企业如整体上市,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存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法律风险。目前整体上市的央企,如中铁建等,都保留了国有独资的母公司(壳公司)并由整体上市的股份公司管理,以防范法律风险。二是委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代持。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但目前国资委向央企派出的专职董事都由国新管理,如果集团层面混改企业的外部董事(专职董事)由国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理,股权也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诚通或国投)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集团层面混改企业可能面临“二级化”,即逐步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出资企业。三是设置持股管理公司,类似目前整体上市且保留母公司的做法,设置一个壳公司作为国资委与集团层面混改企业的隔离,该公司可由集团层面混改企业代管。这种方式虽然既可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又可以防止“二级化”,但人为增加了一层企业法人,使股权关系更加复杂。
6、可行路径
根据合作对象和混合方式的不同,集团层面混改可以分为几种方式:(1)股份制改造及整体上市;(2)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或财务投资者;(3)通过债务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4)引入员工持股。
实际操作中上述四种方式可能是并行的。如在引进战略投资投资者的同时引进员工持股;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实现整体上市。实际操作中一般分为两种具体路径:
第一种: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为第一步的引资路径
此路径以引入少数战略投资者为股权多元化的起点,借助于战略投资者刺激和推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层经营管理机制。在业绩实现提升后,通过上市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股权多元化的程度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央企集团下属专业化业务平台的混改较多采用了此路径。
此路径更有利于引入一些愿意与企业形成利益绑定、通过行使董事职责和深入参与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营效率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通过挖掘企业潜力、提升业绩,随后上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但是,不同于上市公司,由于非上市公司私募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缺乏在证券市场的公开交易,如何合理定价是操作中的核心难点。在前一阶段的实践中,尚未探索出一条以混改为立足点、兼顾“价格优先”和“优质投资者优先”原则、广泛适用于不同国企的引资定价流程。
第二种:以引入公众股东为第一步的上市路径
股份制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允许非公有资本参股,把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在实践中,许多央企在近些年间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又成为主要的模式和方向。2015年国企改革《意见》更首次明确表态鼓励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也进一步确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整体上市仍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的重要路径。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符合上市的条件,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市以及在哪里上市。
采用此路径的主要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在此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公众股东入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公开确定,定价程序公开透明,不容易受到“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受到上市规则的较严格标准要求,并接受公众监督,对提高治理水平和运营透明度有益。然而,此路径的操作难点在于:一是上市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国资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对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有限。二是通过上市方式较难引入具有业务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往往需要通过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形成与企业的利益绑定,并考虑到其所需投入资源和参与经营的程度,一般预期其入股价格应与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交易价格有所区别。三是如果是以上市子公司为平台吸收合并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则将独立于上市公司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增加上市公司业务的多元化,有违于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主业集中、专业化高的期望。
我们考虑,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分步实施:第一步引入政府直接授权投资公司、国有保险公司等国有股东,公司性质从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国有全资公司;第二步引入较低股比的非公资本,最好是战略投资机构,也可以是财务投资者,转变为非实质性混改;第三步再适时提高非公股份股比或引入新的非公股东或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实质性混改。
同时,混改集团直接投资企业尽快改建为股权适度多元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产业平台和利润中心,以实业经营为中心,发挥规模、创新、管理和机制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需要说明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切忌搞一刀切,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每个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思路规划要慎重调研,上下统一思想,制订科学合理方案,反复征求广大干部职工意见,最后报国资监管机构审批。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0(第四届)
成果创造人:光照宇、牛振华、司艳杰、张小翠、邱艾平(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企研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