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企混改资讯
2018-04-09
“在初期参与国企改制时,依托于中信的品牌,我们一直希望对企业有控股权并提升企业的自身能力。”“两会”期间接受专访时,中信资本掌舵人张懿宸开门见山地表示。
2004年12月,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辰能投资共同入股哈药集团,但在2017年12月之前,中信资本也一直未能取得控股权。
对中信资本来说,这个长达13年的投资因为近期的国企混改新政出现了转机。2017年12月,中信资本控股通过旗下黑龙江中信资本医药(以下简称“中信医药”)对哈药集团进行增资,增资额为29.2亿元,一旦增资完成后,中信资本控股将一跃成为哈药集团控股股东,通过旗下中信冰岛、华平冰岛、中信医药直接持有哈药集团60.86%的股份,同时也间接控股了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两家上市公司。
迟到的变革
2004年正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年,成立方一年的国资委提出鼓励大型国企引入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产权多元化。
在此背景下,哈药集团引入中信资本、华平投资、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哈药集团22.5%、22.5%和10%股份,并分别在哈药集团董事会中占有1席,大股东哈尔滨市国资委则占有2席。
外部投资人进入后,对哈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哈药股份在管理层激励、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风靡一时的“哈药模式”也是从2005年开始兴起的。
对于哈药集团来说,2010年之前可谓是黄金时代。由广告效应带来的销售额为哈药集团旗下的哈药股份带来了喜人的业绩,净利润从2005年的4.56亿元不断增长,至2010年时达到顶峰。当年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了11.3亿元。除了可观的利润,哈药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但是不期而至的政策结束了哈药长达5年的好时光。2010年4月,卫生部针对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简称“限抗令”)征求意见,据当时媒体报道,当年国内整个抗生素市场萎缩了近10%,而至2012年8月限抗令正式发布时,抗生素生产厂商的利润更是受到了严重冲击。
以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作为主要产品的哈药总厂亦受到了波及,由盈转亏。而“哈药模式”在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也遇到了增长瓶颈,保健品销售增长放缓。此时过去几年投资的生产线和工厂的巨额折旧也成了当时哈药沉重的负担。
哈药股份2011年年报中写道,公司将加速产品结构战略布局调整,以应对业绩波动。但是对于国有体制的哈药来说,转型并不容易。
“顺风顺水的时候原本的架构是好的,但是逆风逆水的时候,体制就变成了很大的束缚。”一位行业人士称。
为了改善哈药集团业绩,中信资本曾建议哈药集团通过并购的方式增加新的品种,但是在国有体制下做并购决策实行的是终身追责制,很少有人敢为此承担责任。
2010年6月,中信资本曾推动了一次小的并购。哈药集团下属的哈药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收购辉瑞公司在中国境内的猪支原体动物疫苗业务,交易价格为5000万美元。然而在收购后的一段时间,业务整合并不顺利。
2017年,华平投资的哈药集团基金到期,华平投资有了退出的打算。当年6月,华平投资宣布将所持有的哈药集团22.5%的股份全部转让,昔日的合投方中信资本成为了这次转让的接盘方,交易价格为9.9亿元。交易完成后,中信资本合计持有哈药集团股份达到45%,与哈尔滨市国资委所持股份相同。不过张懿宸表示,那时中信资本并没有谋求控股权的意思。“我们买华平的老股是比较简单的决策,退,不影响,合起来卖可以有一个好的溢价。实际上在当时哈尔滨市还没有作出关于哈药混改的决定。”他解释称。
在华平投资卖出老股的同时,哈尔滨领导班子完成了换届,并以从未有过的力度推进当地的国有企业改革。
2017年9月12日,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宣布国企混改向外部投资者开放,并公布了哈尔滨市首批60户国有企业混改名单,哈药集团在列。
哈尔滨市国资委希望中信资本能继续留下来。“要留下来的话,机制必须要改,用人必须要改。”张懿宸在当场提出了两点要求。在他看来,投资机构必须要掌握人事权和话语权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一些问题。此外,中信资本还可以将自身的资源与哈药结合,推动混改。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