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企混改资讯
2019-08-02
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意义
就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而言,没有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为迫切的了。
为什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正是为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大大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因此,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做好。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应该做好。凡是政府可以做、市场也可以做的事情,只要市场愿意做,就交给市场去做。政府只做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如公共产品(国防、司法、治安、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提供、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个人收入分配的协调、公益性重大工程的建设、稀缺资源的开发和分配、宏观经济调控等。政府干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或政府未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都有损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是力求避免的。
(一)有利于消除各方阻力,确定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针已定,并不等于在实现这一方针时不会遇到较大的阻力。较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消除利益集团的干扰。利益集团已存在多年,具体表现于它们在特定的行业或地区形成了行业垄断或区域垄断,从而获取特殊利益。一旦贯彻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益集团的行业垄断或区域垄断行为或迟或早会被打破,所以它们会阻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即使认识到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总希望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
二是消除制度惯性的作用。在经济学中,制度惯性又称“路径依赖”。这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旧制度下生活久了,在旧道路上走惯了,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不想改,不愿改,并未感到旧制度和旧生活方式有何不妥,甚至还认为,一切按旧的方式行事,是最安全、最保险的行为。这样,改革遭到的无形阻力就会大大增加。
三是独立市场主体大量存在。市场要想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有大量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投资的盈亏,能够认真考虑投资的可行性和未来的经济效益,而不受行政部门的指使或受到行政部门的干扰。就中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而论,如果在体制上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很难符合和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大多数民营企业也与国有企业相似,同样受到行政部门的干扰,有待行政部门审批的环节太多,即使目前已经有所减少,但距离目标模式还有一定距离。
四是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市场建设中不能置信用体系于不顾,这是世界上许多已经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的普遍经验。社会必须讲诚信,包括企业、个人、社会团体,也包括政府在内。要打击违法、违信的企业、个人等。社会失去了诚信,市场秩序就乱了,市场预期也就紊乱不堪。西方谚语说:“他骗了所有的人,最后他发现,他被所有的人骗了。”那么,怎样建立诚信社会呢?一靠法律法规,二靠道德建设,而道德建设中包括每个人、每个企事业单位的自律。尽管信用体系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起,全社会应当把信用体系建设和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有利于盘活资本,将国有资源开发和使用列入规划,纳入中国经济建设中
基于上述分析,转入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即为什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前文已经谈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据保守估计,目前的国有资本存量约有若干万亿人民币,如果把尚未资本化的国有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海洋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加以计算,那么国家资源也有若干万亿人民币之多。资本不用,资源闲置,都是损失。资本低效率使用,资源不断浪费、不断流失,同样是损失。
由此可见提高国有资本、国有资源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国有资本盘活,让国有资本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要把国有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列入规划之中,使它们参加中国经济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里,建立独立的、完善的市场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是建立独立的、完善的市场主体的不可忽略的一步。
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表明对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极为重视。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途径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途径:
(一)鼓励现有的国有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
鼓励现有的国有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包括容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由国有全资转为多种所有制合营。
(二)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在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方面,应采取自愿原则,即民营企业或民间资本是否参股于国有企业,是否愿意同国有资本共建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完全听其自愿,不采取硬性规定,不摊派,不强制。
(三)加强员工持股的规范化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如果愿意实行员工持股制,由它们自行决定,政府有政策,对员工持股制的实行有政策可依,但应当规范化,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后遗症。
(四)界定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功能,以及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提出改革措施
比如说,城市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廉租房建设和管理等保障民生为目标的公益性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但也可以发行一定比例的股票,供民间投资购买。这样,可以促进这类企业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又如,石油、天然气、电信、电网、铁路、稀有金属开采与分配等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仍需国家控股,但这不排除国有企业股权设置的多元化,也不影响规范地实行员工持股制(包括产权激励制)。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有资本的实力不在于资本存量本身,而在于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大小。如果某家国有企业的资本存量是1000亿元,100%由国家控股,那么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仅仅是1000亿元。如果国家以50%的股权就能控股,那么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将是2000亿元。如果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国家以25%的股权就可以相对控股,那么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将增加到4000亿元。可见,资本的控制力比资本存量更能说明问题。
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五大好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至少有下列五个好处:
第一,把国有资本盘活了,通过国有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大提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建立适合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减少行政部门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经营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第三,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活力将增加。
第四,通过员工持股制的推行,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包括实行产权激励制度对高管、高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提高。
第五,市场调节的作用将在不断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显现出来。资产重组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起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效率也正是在不断的资产重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市场调节下的资产重组活动将把每一个企业(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到前沿,不进即退,不进即停,每一个企业在市场和资产重组的压力下,都将求实创新,增加收益。这样,中国未来的企业界必然是生机勃勃的市场主体的组合。
澄清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偏颇认识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上讨论很多,最近在某些省市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所以感到有澄清的必要。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否等同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建成?
有些人认为,到目前为止,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了,股份制改革在这些国有企业中已经实现了,有些国有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这表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基本上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了。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要知道,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绝不是简单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一家国有企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是最初的一步,这一步必须跨出,但这与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是一回事,比如,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聘任制和任期制等制度的依法产生,并依法发挥各自的职能。
试问,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后,股东会开过没有?股东会是否按时召开,如何行使权力?董事会是如何产生的,董事长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委派的,还是股东会选出来的?监事会是否存在?是否起作用?总经理一职是否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委派的如果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解决,那就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要让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才是实质所在。怎么能认为照现在的国有企业股份制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呢?
(二)国有资本减持是否等同于国有企业实力的减弱?
还有人说,现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了,再退就要越过底线了。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误解、误导。前面已经指出,国有资本的实力不在于国有资本的存量,而在于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就是说,在一些现阶段仍有必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行业和企业,在股权相当分散的条件下,国有股减持到相对控股的程度,实际上意味着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增大了。这并不会影响国家控股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
再说,在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和企业中,国家是不是一定要控股是可以讨论的。如果说在这些行业和企业中,国家已经控股了,甚至已经绝对控股了,为什么不能减持国有股呢?减持国有股并不是国有股的消失或流失,而恰恰是国有资本重新组合的一个步骤,国有资本减持后可以被用于其他方面,包括投资到高新科技产业、新兴产业,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
进一步说,在某些经营不善、管理不善而亏损累累的国家控股的企业中,如果不采取国有股减持或让民间资本参股甚至控股,而使这些企业继续亏损下去,直到破产清理,将使国有资本蒙受更大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采取国有股减持或让民间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的做法,是拯救国有资本、使国有资本得以新生的途径,而不能认为是国有资本的消失或流失之路。
最后应当算清楚的是:国有资本的底线在哪里?什么叫作国企业已无退路了?这是需要澄清的大问题。
的确,现有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是多年以来通过国家投资和企业积累辛辛苦苦创办和发展而形成的。然而处于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不融资、筹资,不转亏为盈,不增加新的资本,不改善经营管理,怎样才能使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走出困境?人们并不是没有想过办法。
但经验表明,通过国有股的减持,吸收民间资本参股,包括欢迎民营企业前来控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因此,竞争性行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不是国有企业的灾难,反而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新生之路。
还有人说,“这又是一场国退民进的活动”,这种看法也是不准确的。“民进”是对的,“国退”却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的视线并不死死盯着某一个竞争性行业中的具体企业,而是以国有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为着眼点,这样看来,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应当是“国进”而不是“国退”,应当是“国进民也进”,而不是“国退民进”。把国有资本的减持看成是“国退”,显然不正确。
(三)国有资本减持、国有企业重组是否等同于国有资产私有化?
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过程中,或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攫取国有资产的机会,结果会形成国有资本的大流失,使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人以俄罗斯和某些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制转型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为例,认为必须严禁这种廉价出售国有资产或容许某些有权势的国企负责人把国有资产化为个人私有的行为。这的确值得我们警惕。
难道因为俄罗斯和某些东欧国家发生过这些情形,我们就不允许国有资本的减持和国有企业的重组吗?难道因此就不再考虑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吗?当然不应如此。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该如何推进改革,应按中央的决定和部署施行。我们该如何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该如何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如何杜绝私人对国有资产的侵吞,一切必须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规范、有序、公开,这六个字是每一个主管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机构和每一个从事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工作的人员务必牢记的。不规范、不公开,不仅以后会发生各种后遗症,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流失,包括使国有资产落入私人腰包。有序进行,是指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切不可一哄而起,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弊端丛生,后患无穷。
作者:厉以宁
来源:《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